登入 / 加入會員 0

服裝的搖籃: 台灣老字號布料商全盛發

發表日期: 2012/12/24

這位就是全盛發的陳老闆。 這次參訪台灣老字號布料商全盛發公司算是沾大學恩師的光。當老師的跟屁蟲,機緣來自上一回參觀華山的 roomsLINK 。老師知道我剛回來,想努力介紹台灣的設計師,還有分享一些手上的資訊,特別為我引薦全盛發的陳老闆,並且排定了這次的參訪行程。參訪的過程中,陳老闆真的非常熱心,不但毫不吝嗇的拿出一盒又一盒的紗線讓我們拍照,還有多到令人頭昏眼花的樣布,甚至和我們分享許多業界的運作流程以及參展經驗。

 

 

 

今天下了一整天雨,迪化街商圈冷冷清清。據說,這樣的情景因為大環境的經濟不景氣和傳統工業嚴重外移已經持續好多年了。 全盛發位於迪化街商圈附近的小巷,整條街都還維持著 50~60 年代的台式老公寓風貌。穿越一整面的布牆和現在難見的磨石子樓梯。陳老闆在二樓迎接我們,留著雪白絡腮鬍的老闆很可愛。先和我們泡了一壺茶,再帶我們進展示間看他們這次帶去日本參展的樣品。『你看,這樣放在攤位上就像糖果一樣』他一邊打開紙盒一邊說。

  

只見盒子內被劃分成許多小格,每格放置一小球特殊紗線,幾盒色彩繽紛的紗線放在一起還真的像一堆漂亮的進口糖果。 

 




陳老闆說,這些紗線都是他們自己開發,皆可以相互混搭。有些外國布料或紗線廠商甚至還會直接和他們購買紗線,或委託他們織造想要的布料。



 

這些都是特殊紗線,細看超美。



 

他還順手抓了幾球紗線和樣布放在一起告訴我們這塊布就是這些紗線交互搭配而成


 

根據顏色不同,織法不同還可做出許多種變化。


 

黑色這塊就是最好的例子。照片上可以看出同樣三種紗線用不同織法做出不同圖案(圖中只有兩種,事實上有四種,翻到背面又是另外的風貌)

 

另外也可藉由織法和材質改變布料的鬆緊厚薄,例如下面這塊棉毛混紡。


 

乍看之下很薄,實際摸卻相當厚實,幾乎像毛料。

 


 

「如果是新銳設計師,也可以和你們買紗線或訂製布料嗎?」 我問了我最好奇的問題:過去的印象中,一般布料商或工廠不太願意賣設計師品牌或位設計師品牌做代工。
因為量太少,不合成本,沒辦法做,所以很多小設計師品牌或學生購買材料的地點都是永樂或碧華街。但這些地方的布商以外銷起家,永樂市場或碧華街賣的多半是過季布料,而且大家都在這裡買,最後做出來的商品也常常撞衫。但上一回在華山,陳老闆就透露他其實非常願意幫助新銳設計師和年輕學子。「可以啊!只要他們願意這些都是可以做的。只是要看緣份」陳老闆說一邊搬出另外一大疊樣布版讓我們繼續看。


 

陳老闆的意思是他們很歡迎年輕設計師和他們談合作。在台灣服裝產業經營多年,他相當了解年輕設計師和小品牌的苦處,他自己便曾多次為台灣服裝產業還有年輕設計師與國外廠商牽線,讓他們真正有機會打入國際市場,最主要是台灣年輕設計師是否了解自己的市場需求以及願不願意和他們合作。


 

這又說到另外一個重點,那就是許多年輕設計師一心只想創立自己的品牌,但老闆並不好當,品牌也不好經營。再加上台灣的大環境真的不好,消費者需要花費很多心思去培養與教育,一位連成本都不會計算,也不知道去哪裡找工廠的設計師,在名牌和廉價品牌兩個強敵環伺的台灣市場真的很難打出一條通路。因為名氣拼不過國際精品,價格打不過廉價路邊攤。


 

另外,還有跟不上國際趨勢也是致命傷。例如:現在人家已經在準備 AW13 設計,SS13 已經開始進貨了,我們才剛開始設計 SS13。如果只是賣台灣國內似乎還好,
但目標是國際市場的話,除非商品完全沒有季節性,不然國外的商店早已採購完 SS13 的商品,根本沒有多餘的預算向你購買啦!(而且等到你貨生出來人家也不要了,因為他們要開始打折出清屯貨)


 

就算是藝術家也需要有商業頭腦,更何況是與民生相關的設計師。如果只是一昧的想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故然很帥氣,但我個人很偏激的覺得,連把自己的品牌賣出去都做不到的設計師,不如專心的做自己的家居服吧!(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遇到伯樂的,懂得利用身邊的人才也很重要)


 

話題扯遠了!回到今天的參訪,陳老闆拿出來的樣布比山高,還有好多好多沒拍到也沒看完,其中最可愛的就是這一塊彩色大千鳥紋。千鳥紋一般看到的都是雙色小花紋,大花紋都很少見了,更別提彩色,而且還是用粗紗線織造成,感覺有點隨性卻可愛的花紋。


 

類似的花紋還有這一塊橙色雙色千鳥紋。(其實它有一個系列!如同陳老闆說的!他們的布料和紗線有無限的可能!)

 


 

照片沒拍到,但每塊布料下面都有標示成分和洗標。不過我們也聊到現在很多設計師的布料知識很差,(例如我,幸好我決定不當設計師很久了,最近也想乖乖回去念課本,把還給老師的知識讀回來)布料該怎麼洗滌都不知道,把需要不同洗滌方式的布料全放在一起做衣服,許多高單價的設計師品牌甚至乾脆通通標乾洗,殊不知有些布料遇到乾洗劑反而會腐蝕脫色。我以前負責處理瑕疵品退貨時,就常遇到這種狀況,(幾百英鎊的襯衫乾洗過後染色染得亂七八糟,客人簡直氣瘋了)


 

另外,他們也生產男裝西裝或襯衫布料。



 

可惜台灣做男裝得很少,做西服得更少。台灣男人不重是西裝和打扮似乎不是一兩天的事了(街頭永遠是無止境的 T-shirt、牛仔褲,襯衫牛仔褲,毛衣牛仔褲循環,連鞋子也是布鞋球鞋夾腳拖鞋的循環)


 

看布樣的途中,陳老闆還拿出他在日本購買的兩頂帽子和我們分享。他說他之前也曾經用公司開發出來的毛料試著生產的一百頂帽子,當時並沒有打算賣,只是想試試看,因為他自己很喜歡帽子。(陳老闆也是位帥氣的叔叔,非常重是穿衣哲學呢!!)
雖然做出來的帽子後來都被他拿去送人,但實際生產後才發現許多技術層面需要長期研究開發。而台灣這一類傳統工業因為缺乏長遠的人才培育,也沒有設計師或廠商願意投入這些市場,隨著工人老去,人才嚴重流失,當我們想回頭重拾這些領域,卻已窒礙難行。

 


 

陳老闆願意幫助台灣新銳設計師也是思考到這樣的問題,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工業都需要各環節緊緊相扣,缺一不可。我們不缺乏創意人才,也不缺乏傳統工業,更不乏宣傳媒介,缺的是如何將兩者連結並且共同教育消費者的共識。

 


 

這一排像色票一樣美麗的紗線,有多少個顏色就如同陳老闆投注多少的心血。他的默默付出是希望台灣的服裝產業能夠將目光放遠,越走越寬闊,製造越來越多可能。


 

全盛發創立於1958年,算是台灣正由農業社會努力轉型為工業社會的時期。當時紡織工業為政府重點發展的三大工業之一,現在許多大型的紡織廠幾乎都是在那個時期成立
,如今大部分紡織工業卻被政府列為夕陽工業,許多大型紡織廠陸續歇業或外移到中國,東南亞。現在中國,泰國,菲律賓等國家不但學習到台灣的經驗,還不斷的超越我們。(真的不是要長他人威風,中國的時尚產業雖然良莠不齊,但他們的已經逐漸建立起每個環節,很多中國年輕創作者的東西,厲害到嚇死人!)
 
而且在 1960 年代,為了培育技術人才和工人,許多高職和技術學校也紛紛設立相關科系。不過,至今仍然存在的似乎只剩輔大的織品設計學系。(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這幾年偏向培育設計師而非技術人員,這裡暫不討論)連過去培育許多紡織技工的沙浪高職也結束相關課程。(好驚悚!網路上完全找不到這間學校?只找到一份簡體中文台灣紡織工業史中略為提到,連繁體中文紡織史都沒有!)


 

為了保持與國際接軌,陳老闆甚至讓公司的設計師自己設計布料趨勢書。陳老闆說:「我幾乎不管他們做什麼,只幫他們設立一個目標,要求他們達成。」


 

所以這些趨勢書,還有每次參展的布料小刊版,裡面幾乎每一塊樣布都是設計師自己蒐集趨勢分析後,再手工織造,最後根據客戶的需求調整生產,只能說,真的太用心了!(話說,台灣流行趨勢分析這一塊也很弱,盲目跟隨日韓流行的現象有增無減實在令人憂心)

            認真工作的設計師背影
 



接下來陳老闆還帶我們參觀三樓,這一面牆超級壯觀啊!簡直是我學生時代的夢想!

 

 
 
這邊是特殊紗線區,設計師可以在這裡配樣,旁邊還有小型織布機可以織樣布。這邊還有一個我在 Youtube上找到的短片,側拍他們的設計師工作過程。

 

呼!終於寫完了!其實還有好多沒寫!因為陳老闆和老師都是老經驗。光是聽他們聊八卦就可以寫三篇不同主題。不過,自己在外面漂泊快四年,今年回到台灣最棒的發現,是認識許多努力又可愛的年輕人,默默的用自己的力量,走出國門發展一片天。另一方面,也發現我們最缺乏的不是資源,而是不知道如何發掘和尋找資源。實際在英國讀書工作後,我發現歐洲的設計師不是比台灣設計師有天份或老爸老媽比較有錢,而是他們非常了解自己的品牌方向,非常努力尋求資源。甚至,不吝於異業結盟拓展人脈。許多人大學開始實習,為了進入喜歡的公司,主動打電話詢問是否有工作機會,或在外面打工接案,或和朋友辦活動展覽。就算是學校作業也會主動尋求業界幫助(不過,他們大部分的老師也都擁有相當豐富的業界經驗就是了)而不是像我們自己埋頭苦幹,做完學校畢展,真正進入業界之後又一切重來,這樣真的好可惜。
所以我們不是沒有人才,但現在除了設計師,我們更需要技術人才。(現在好多人連版子都打不好,也好多人一廂情願的幻想自己可以成為設計師而不願意去當版師)殊不知沒有版師,沒有樣師,光有設計師衣服也做不出來啊!)我們不是沒有資源,因為資源就在這裡啊!
 
全盛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網站

 

 

 

 

 

 

文章轉載合作夥伴:

 

+Fashion Documentary+是個小空間,由一群在時尚與設計領域工作的無名小卒分享、記錄、閒聊一群他們眼中的時尚世界,希望提供大家一個看待時尚的新觀點。

 



Comments
ovy
2012/12/26 17:54
原來布料就是這樣做出花樣的,
到今天才知道呢...
2012/12/25 10:59
台灣做布技術其實很好。很多都是銷給國外大品牌的
2012/12/25 08:49
看完之後我覺得
台灣不比韓國差
只要我們願意
以後MIT就會像我們現在看見MIK一樣
2012/12/24 11:14
感覺超專業的啦.
我是門外漢布料的好壞都是用摸的憑感覺啊.哈哈.
« previous |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