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加入會員 0

「在最好的時候,遇見最好的自己」-專訪兩性作家艾莉

發表日期: 2014/03/06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一段感情,沒有把你變成更好的人,那麼很遺憾你跟錯了人。」在愛情中我們始終等待著一個 Mr.Right,帶領我們成為更好的女人,如此殷殷期盼著。那麼如果總是等不到那個人,也就不能變得更好的女人嗎?現在的妳應該在腦海抹去這個被動的念頭,等待天時、地利、人和的命中註定那一刻,從來都不是從月老廟下求來的、知名大師算命算來的、不小心被高富帥的小開撞著的。關於愛,艾莉說:你得先遇見最好的自己,才能在最好的時候遇見最好的人,這也會是你人生中最好的時候了。
 

 

:《在最好的時候,遇見你》這本新書當中,為什麼會想把愛情中這麼多「時候」拿出來說呢?
 
 
我舉出這麼多的「時候」,並不是全都在描述「愛情」。寫下這些關於各個「時候」的篇章,是覺得每個人的人生階段中,不管現在正處於什麼時候,都會有發生這麼多狀況的時候的自己。我們都有機會遇到這些時候,只是在不同的心智年齡成熟度之下;所以我將它區分為每個人在人生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時候,他們並不一定與情感相關,也會與人生觀養成、遭遇挫折、需要做抉擇的時候有關。
 
 
 
:我們總說: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種幸福。那麼在最好的時候,才會遇見最好的人嗎?對你來說,什麼叫做「最好的時候」?
 
 
這本書名《在最好的時候,遇見你》的這個「你」,不見得是我們所謂「對的人」。在一段感情中失足,難免會懷疑起究竟有沒有對的人,甚至這輩子根本就遇不到所謂對的人。其實我們應該要早一點遇到自己,學會跟自己相處,慢慢了解自己需要的感情狀態和相處方式,以及喜歡做的工作是什麼、人生態度是什麼。當你搞定了自己、很了解自己之後,才會處於一種最好的狀態。處在最好的狀態時,就不會每天不斷地思索著「我到底會不會遇到那個人?」當你不再掛念這件事,出現了一個相處起來非常愉快的人,那麼也許這個人就會是最適合你的人,也會是你最好的時候。
 
我常會舉 Billie Holiday 唱過的一首歌《When You're Smiling》為例,詞意是說:當你微笑的時候,全世界都會跟著你一起微笑。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自己的心境改變了;突然之間,全世界都對著你微笑,陽光這麼美、風景如此美麗、周遭的人也很友善,都只是因為你的心境轉變了。先對這個世界微笑,你才會覺得世界如此美好。我要傳達的意思是,當你搞定了自己,其實你也搞定了這個世界,也可以搞定所有本來不是這麼如意的事情或狀態。
 
對我來說,「最好的時候」是在我們真的遇到自己之後。懂得和自己相處,非常了解自己之後,那個時候就會是人生中最好的時候了。也許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不會這麼著急問著,我到底會不會遇到那個人,或是害怕遇見的這個人會不會離開我?當這些問題不再是干擾你的問題,那時候就會是你人生最好的時候了。
 
 
 
愛情電影總讓我們看見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請與我們分享《雲端情人》、《愛在午夜希臘時》的電影觀後感。
 
 
關於《愛在午夜希臘時》,我在書中寫了一篇《其實,愛情就只是這樣》(p.105)。對看了前兩部曲的人來說,當初怎麼也不知道會有第三部曲《愛在午夜希臘時》。我看完的當下其實非常空虛,一個人坐在電影院的椅子上愣愣想著:「真的就這樣嗎?」同時也想著:「你為什麼要演我的人生給我看?」裡頭的吵架非常真實,我也理解到愛情落實生活後,就真的只會這樣。18年來這兩人的相處,讓他們成為更了解對方的人,說出什麼樣的話可以有效率的引導而不是傷害對方;還會拿「時空旅人」這種爛梗逗她笑,讓兩人的感情可以繼續走下去。愛情就是這樣,你看不慣這個人的毛病和缺點,加上曾經對他心動的地方,這些好的跟壞的全部加總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他。你不能夠期望談一段感情像是點速食,點了一號餐但不要大薯、或想加錢換成冰旋風。
 
看完《雲端情人》後,我並沒有像多數人對這部電影如此感動,反而覺得有一點點悲傷。就像在跟一個虛幻飄無的對象談著戀愛, 和《愛在午夜希臘時》是很強烈的對比。《愛在午夜希臘時》的他們是經歷了18年的相處,經歷了最能抹煞感情的生活,讓感情真的落實到了生活中。但是《雲端情人》像是一種精神戀愛、虛無飄渺的感覺。以我的觀點來看,男主角談的不是一段真實的感情,跟《愛在午夜希臘時》裡頭吵架也吵得非常血淋淋、赤裸裸的感覺完全不同。遠距離戀愛至少還有視訊,見得到一個人的形象、知道他笑起來的樣子、生氣皺眉的神情;看《雲端情人》時我思考著,該用什麼樣的形象,來記得談戀愛這個對象?有的只是他的聲音,甚至連他皺眉頭、發怒瞪著你的樣子都不知道。老實說我覺得這樣的感情不是很落實,雖然有人會覺得這就是一種精神戀愛、最高境界,但是我感受不到。
 
 
 
「愛上渣卡到陰」、「相處卻忘記相愛」、「弄丟自己迷了路」這些時候,艾莉想對自己或對遇到這些時候的女人們,說些什麼鼓勵的話?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幾次卡到陰、愛上人渣的時候,其實也不是什麼太丟臉的事,如果願意好好跟周遭朋友聊聊,他們其實也都有一樣的感受。我認為這些是人生必經的課程、必須要修的一些學分。經歷過這些事之後,你也會更加了解後來遇到的這些人,到底是不是存著好心,也比較看得清楚他們在玩什麼把戲,避免再陷入不好的感情經歷當中。當然當下的情緒狀況難免會很難過,滿好的辦法就是與自己的朋友傾吐,朋友是可以幫助你走出來的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現在相處的對象,當初在一起的狀況一定是很好的,為什麼相處起來到最後,會變成怒目相視的局面?有一個很大的可能是,我們常會用「自己想要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另一半,但兩個人在一起需要去了解「對方想要怎麼被對待」,用另一半想要的方式去對待他,才能好好相處一輩子。兩人相處久難免會變成家人,也難免會遇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有些人會覺得這樣感覺就不浪漫了,為什麼要談這樣的戀愛?可是所有的感情談到最後都會是這樣子的。如果覺得沒有對方也一樣過得很好,那麼可以試試看沒有他去過自己的生活,可能會理解到對方對你來說是不是這麼重要、必要和需要。
 
我在書中寫了很多關於改變的故事,好像企圖想把自己的人生做一些改變,但又迷惘、疑惑著到底能不能踏出這一步。我會建議去試試看吧!不管你現在幾歲、工作是否處於舒適圈,疑惑著要不要離開、要不要去做我一直嚮往的工作、出國一陣子,或是回學校重新唸書。只要你起了動念,如果一直沒有做到這件事,不管過了幾年都還是會想到;不如在這時候,就讓自己真正勇敢去嘗試。嘗試後儘管沒有想像中的成功,但至少,你會對自己有所交代、會肯定自己,之後的改變也是之後的事了。
 
 
 
身為兩性作家,在你聽過這麼多關於愛的疑難雜症後,對愛的感覺會更為消極,還是更加積極樂觀呢?妳認同女生的感情觀和人生觀經常互相影響嗎?
 
 
我一直不是很喜歡寫太消極、陰暗的文字,因為我一直覺得感情這種事,越談會越聰明、越談會越開朗樂觀。就像我們二十幾歲時,失戀後就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談戀愛了、再也不會愛上任何人了。但是後來的你還是會愛上另一個人,也可能在這些戀愛中,找到一段真的可以談一輩子的感情。我在書中寫了一篇《愛情裡的妖魔鬼怪》,我們在愛情裡受了傷,就會輕易把愛情妖魔化,但其實愛裡的妖魔鬼怪就是正在愛著的我們,因為我們不懂得要怎麼好好談一段感情。我們這一生會愛上很多人,但是真的可以相處一輩子的人也許只會有一個。至於要怎麼找到那個人,必須要先找到自己,了解自己之後,自然就可以遇到另一個人。
 
我還滿認同感情觀和人生觀會互相影響,如果沒有先搞定自己,就不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感情、需要的相處關係。也可能不會知道想做的工作、未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有些人全力投入工作,是因為已經很了解自己需要的成就感就是來自於工作;有些人的成就感是來自於生活,儘管在工作上沒多麼有成就,但我就是在做我自己。若對自己不夠了解,也許就會處於不斷想與人比較的狀態,一直想著要變成別人的樣子。
 
 
對於那些明明條件很好,身邊卻總是找不到對的人,艾莉有什麼建議或想法可以跟這些女生說嗎?那麼「真愛」對妳來說是什麼?
 
 
我真的覺得,我們沒有辦法幫別人做任何評論。有時看不下去朋友為何要跟這樣的人在一起,但是感情這種事,只有兩個人之間最清楚。我們常會在一旁感嘆一方一直在付出、另一方一直在接受。但是感情中真正的公平和平衡只存在他們兩人心中,我們在朋友身邊要做的事只有陪伴而已。如果他真的受不了一定會找你傾吐,然後你就可以聽他講講心事,也可以勸勸他,但是不一定要勸他分手,因為人性裡有一點是比較驕傲的,這些人通常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也不會接受朋友的建議,一定要等他自己看清楚、想明白之後,分手的速度也許會比想像中還來得快。
 
我身邊其實有很多不論男女、條件很好卻找不到另一半的朋友,有些甚至從來沒聽說有任何交往的跡象,而且這個現象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大家已經對於自己一個人的生活太過滿意了,滿意到甚至不希望讓另一個人介入原本的生活。書中有一篇叫做《愛的慣性》(p.268),我寫了三隻貓與一隻狗的個性,用來形容每個人面對感情時的態度,也就是想要被對待的方式。我覺得這樣的人就很像我書中描述的那隻“黃金獵犬”,牠已經習慣一個人生活很久,如果突然有人來介入牠的生活,必須要能習慣牠的生活步調,而不是改變他的生活。我經常會自嘲我們是獨居老人,就是有點類似這種感覺:我不想被改變生活節奏,我覺得這樣一個人也很好。如果再加上他很少對朋友釋出“我很想談戀愛”的訊息,朋友也不會想要幫他介紹。人與人之間需要有一些想深入了解的興趣,才有進一步交往的可能;這種人通常會很有禮貌、與新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只喜歡找老朋友在一起。當然如果很滿意這樣的生活,我覺得也很好,選擇想要一個人過生活,也是一種選擇。誰也不曉得哪天會不會突然蹦出一個生活步調、一切都很契合的對象。
 
「真愛」對我來說,是真的可以好好相處一輩子的人。年輕的我們會為此開出很多條件,但最後回過頭來看那些完全符合條件的人,不見得就是所謂的真愛。就像我在書中寫的一篇《彩虹糖的選擇》(p.57)小時候都想要找與自己興趣相似的人,但是相似並不代表可以一起走得夠遠,相處得來才是讓一段愛情真正能持續下去的原因。所以我在書中說:「以前的自己找得是心靈相通的同類,現在的自己卻遇到了可以共同生活的同棲。」
 
 

 關於 艾莉 
 
媒體、文字工作者。
 
重度自助旅行上癮患者,與日本有難解的緣分,曾長達數年每年3到4次,因公因私不計其數前仆後繼不停前往,近年愛上歐洲高貴路線以及海島擺爛之旅。我看見的、聽到的、想說的都在這裡。
 
♦ 粉絲頁:艾莉
 
 
 
延伸閱讀:
 
 
EDIT: Lena Lin
 
 
 
我們也許談過一段又一段的戀情,在每次的陰霾裡自我療傷,這些一步一步靠自己雙腳走過的路程,都不會白費。
 
唯有經歷過這些愛與不愛的時候,才能讓你變得不同。
 
期待下個路口遇到的,就是那個對的人,然後,放心地對自己說:「這次,真的可以幸福了。」
 

 

 



Comments
     您為第一個留言者.